Search

[致謝Vivi︱與內在聖殿的對話]

當時我說:「妳可以試著感受額頭的放鬆、頭皮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致謝Vivi︱與內在聖殿的對話]

當時我說:「妳可以試著感受額頭的放鬆、頭皮的放鬆、呼吸的放鬆,然後,聳聳肩去感受肩膀與胸腔的鬆弛。」
話音未落,她閉著眼睛說:「先不要跟我說話,我快要進入我的內在聖殿了,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。」

在高度的釋放和沉澱當中,有時會特別不想說話,但通常我還是會試圖拉住太過度放鬆,盡量不要讓眼前的人太快速的進入昏沉或睡眠(當然不會每個人都會睡著,有空另一篇再談能在過程中睡著的條件)。

很特別的她直接自己進入了另一個狀態,很像是在睡覺,其實是接近深度休眠或類似自我療癒的修復過程,在我的手中摸起來是她自己沉進去了,身體能量的流動變得緩慢、凝聚起來。

這篇裡面提到講「將頸部與頭骨區塊做對應連結」,如此解釋相當貼切,因為顱骨板塊只要有些微的變位(通常是情緒與壓力造成的緊縮與拉扯),就足以令身體產生不適,甚至是影響感官知覺與情緒反應。

當顱骨板塊緊縮、旋轉或變位時,會有點像是地球暖化的感覺,靠近人體(地表)的內層變得有部分是不規則的緊縮、有部分是不規則的膨脹,能量渙散導致很容易過熱或過冷,與外層的接觸則像是有許多破洞的大氣層,在身體外在的顯現會感覺有很多的游離能量。

因此,在調整後會感受到身心愉悅,是因為身體能量能夠自然的流動與平衡,此刻會感覺較能夠專注與內在的凝聚。

最後,提一下「睡眠」。
有一類的睡眠練習談的是「放下」,但我認為談放下比較不妥當,因為越要放下就會越放不下,這是大腦天生的構造使然。
而「與內在聖殿對話」,我猜想這可能接近另一類睡眠練習提到的「回到內在」或「臨在」的意思,這個做法比較合乎大腦運作,它既不是放下也不是抓取,而是鬆開執取,就像手中從握緊拳頭到虛握的感覺,手心中尚有虛握的包覆感、安全感,但卻能夠不用力、不費力,在這個狀態裡,比較能夠順利的悄悄的踏進睡眠,悄然無聲。

#放鬆技術 #睡眠障礙 #失眠 #淺眠 #頭痛 #偏頭痛 #眩暈 #暈眩 #頸紋 #脖子痛 #肩頸僵便 #肩頸緊繃 #瘦臉 #內臟鬆弛 #腦神經釋放 #腦神經鬆弛 #慢性疲勞 #自我療癒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